yjk5201314 发表于 2017-11-16 21:31:50

走近神木——民间吹奏乐器唢呐

http://5b0988e595225.cdn.sohucs.com/images/20170720/c5c17ace6f8f4894ad13734793e7852b.jpeg
“大喜大悲的陕北人,几千年来,戍守边疆,活,自不必说,河山与我同在;死,更是极哀,山河与我同悲!如此之情,非唢呐不能抒也。”对于唢呐这一乐器在陕北人心目中的地位,从作家、书法家马治权的这一席话中,我们便可知一二。
http://5b0988e595225.cdn.sohucs.com/images/20170720/26497f1b696840fbbf0f38189901b817.jpeg
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神木唢呐传承人高四虎在天台山唢呐独奏
唢呐又名“喇叭”、“龟兹乐”,是一种吹奏乐器。金元时期由波斯、阿拉伯一带传入我国,最先是作为宫廷器乐演奏。到明代,被抗倭英雄戚继光用作军中军乐,之后便逐渐传入民间。
http://5b0988e595225.cdn.sohucs.com/images/20170720/083799a9d7df4bb8956c0c61e9c7eead.jpeg
神木唢呐出现于明末清初时期,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变,目前形成了东西两个流派,其中,黄河以西至窟野河川一带由山西兴县、临县等地传入的称为东派唢呐,因其音色圆润娓婉,故而多演奏晋剧戏曲。秃尾河以东山区流行的则是正宗陕北唢呐,称为西派唢呐,其音调高亢宏亮,故宜吹奏陕北民歌及牌曲。
http://5b0988e595225.cdn.sohucs.com/images/20170720/c642d9de25f549f2b81719988980ab0b.jpeg
高四虎大弟子唢呐独奏
在神木,不论唢呐派别,但凡是吹唢呐的民间艺人都被人称作“吹鼓手”或是“鼓匠”。 因为一直以来民间有“七寸唢呐拿在手,五音六律里边有,婚丧嫁娶没有它,闷声闷气蛮难受”的说法,因此,居民家中但凡遇红白喜事,无论贫穷富贵,都会邀请上一班吹鼓手前来助兴,在吹吹打打中,营造气氛。红事中,一曲曲的《得胜回营》、《拜大年》吹出气势,传递出人们内心的喜悦;白事上,一首首的《哭灵》、《哭皇天》如泣如诉,道出哀伤,不禁催人泪下。
http://5b0988e595225.cdn.sohucs.com/images/20170720/5d81bddec73847efa3121fac5d9fbe40.jpeg
高四虎唢呐独奏
而时至今日,神木人更是不论婚丧嫁娶、满月过寿亦或者开张庆典、秧歌庙会等,都会邀请一、两班吹鼓手进行演奏。可以说,这么长时间发展下来,唢呐演奏已经成为了神木人民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http://5b0988e595225.cdn.sohucs.com/images/20170720/35e853c5879042988c2cbfd61df6ccdd.jpeg
高四虎在天台山上演奏唢呐经典曲目
http://5b0988e595225.cdn.sohucs.com/images/20170720/c5c17ace6f8f4894ad13734793e7852b.jpeg
高四虎唢呐班子在天台山演奏唢呐经典曲目
“一杆唢呐八个孔,七个音符曲百种”,看似普通的唢呐,却能传递出百种乐曲,或慷慨激昂,或温情婉转,或绵延悠长,兼是对生活和人生喜怒哀乐的直白表达。经过几百年的传承,唢呐依旧以古朴的仪式活跃在人们的婚丧嫁娶之中,那种古老的民情和不变的习俗让人追忆往昔,感悟人生。如今,唢呐不再是一件简单的乐器,它早已融入了神木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,表达着神木人民的心声,诉说着神木人民的情感,成为神木人民文化生命的重要元素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走近神木——民间吹奏乐器唢呐